《小女子》解開內在的枷鎖,放自己自由
陳惠婷
2023-11-21發佈
# 創傷議題
# 親子關係
# 心理諮商
討論度很高的韓劇《小女子》迎來大結局,懸疑驚悚的情節讓人腦洞大開,但裡頭探討與原生家庭的愛恨情仇,也讓我們看到不論貧、富,都有著相同的期待-"渴望愛"。劇裡的吳家三姐妹以及元尚雅、陳花英和朴孝璘都因與母親的關係而形塑了不同的性格和遭遇。
快速跳轉目錄
《小女子》解開內在的枷鎖,放自己自由
最近討論度很高的韓劇《小女子》迎來大結局,懸疑驚悚的情節讓人腦洞大開,但裡頭探討與原生家庭的愛恨情仇,也讓我們看到不論貧、富,都有著相同的期待-"渴望愛"。
劇裡的吳家三姐妹以及元尚雅、陳花英和朴孝璘都因與母親的關係而形塑了不同的性格和遭遇。
接受不完美的媽媽
吳家的經濟狀況十分不理想,但吳家二個姐姐為了不讓小妹有著自己所遭受的遺憾而努力賺錢,想讓妹妹參加修業旅行,卻被媽媽給偷走旅行基金。元尚雅的母親因堅持自己的價值觀而缺席了女兒的人生。朴孝璘則因為無法相信現實中母親的所作所為而悲慟不已。
「我們沒有媽媽」,二個高中的小女孩無法接受與期待不同的媽媽,只能將媽媽隔離在自己的意識之外,過著沒有媽媽的生活。
犠牲自己成全愛
崔道日的母親為了保護自己唯一的兒子,寧願背負殺人的罪名入獄服刑,元尚雅的母親為了保護失手殺人的女兒而上吊自殺。陳花英因為無法接受母親的死而選擇不擇手段的執行報復的行動。
朴載相則是為了保護自己所愛的妻子而選擇結束生命。他們都犠牲自己成全了愛。
這部劇雖然沒有直接的探討母親這個議題,但每個角色卻都因為自己的母親而受到影響甚至走上殺人的道路。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母親,但我們心裡都有著屬於自己母親的原形,也總認為為所愛的人做出犠牲才是一種愛的表現,渴望愛與為愛付出成為每個人的課題。
這是 你要的還是他要的
我們期待母親成為我們心中完美媽媽的同時,母親也希望你可以成為聽話的孩子。我們將心中的期待加諸在他人的身上,我們將感受到的不足,幻化成他人的需要。吳家小妹不願看到二位姐姐為了自己的未來而犠牲,但姐姐們卻覺得一切都是為了妹妹著想。"這是為了你好",不禁要問,是為了你還是為了我?一昧的犠牲付出不見得是對方想要的,或著反而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在小孩的期待。
這一切只為了懲罰自己
元尚雅因為母親的死而萬分的自責。但童年的創傷卻讓他困在那一刻,無法再往前。渴望母愛的他,無法原諒自己的無心之過。那股向內攻擊的憤怒,化成看似冷血的殺人行為。不斷的重現母親死時的場景,不斷重建與母親的連結,重新體會當時悲慟的心情與無助的感受。尚雅身邊不乏愛她的人,但她卻感受不到他們的愛。面具外的她是那麼的強悍,面具下的她只是個等待母親再次擁抱的受傷小孩。
現實社會中雖較少有這樣的案例,但 渴望愛與被愛的故事卻常在諮商室裡上演著。那些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那些早期記憶裡的無心之過,該如何的化解又該如何的與那個內在小孩和好?
1.覺察你的內在小孩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因著早期經歷的困難或創傷而將那個內在的小孩給遺忘在深深的潛意識內。那個受傷的孩子需要的是關愛而不是捨棄,是被理解而不是再次的受到傷害。覺察他的存在,與他對話,當他感到舒服自在時,我們也會感受到更大的自由。
2.與內在小孩對話
我們需要練習與內在的小孩對話,同時也要讓他可以說他想說的話。或許小時候的他沒有能力為自己說話,也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那麼現在我們需要的是給他可以表達 和保護自己的能力。
3.成為內在小孩的父母
在前一篇 【《華燈初上》你的媽媽是哪一種?】中說到,我們需要勇敢的拿回自己的主控權,從母親的故事中走出來。在這,我們可以練習成為你內在小孩的父母,讓現在的你好好的擁抱那個受傷的內在小孩。重新成為自己生命故事的主人。
劇中以藍色的蘭花來貫穿全劇。藍色蘭花的花語是純潔的愛、敦厚善良。這或許是一種諷刺的手法,但這也道出劇中角色的內在小孩其實是期待純潔愛且敦厚善良的本性。